困扰民营对讲机企业发展的症结

2012-11-17 10:25:36 点击数:

对讲机在中国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国内大大小小从事对讲机生产的企业有上百家。令人费解的是在这庞大的生产群中居然没有一家能称得上国际品牌,哪怕是在本土市场也是处处被动,毫无优势可言。做强做大是每个国内企业长期追求的梦想,可为什么国内企业在与国外企业的较量中往往显得那么脆弱,如此不堪一击呢?甚至于市场中出现了许多销售商排斥国产品牌的现象,原因何在?

作为时刻关注对讲机市场发展的行业媒体,面对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我们通过对市场深入的了解,最终写下了这沉重的一篇,借此希望国内对讲机企业在发展中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不断提高,最终能成为真正的中国龙。

一、历史造就投机思想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的通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对讲机作为当时唯一可以移动的通讯工具,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当时,对讲机产品几乎是清一色的国字号企业生产制造。

中国的对外开放给国外品牌提供了进军中国市场发展的机会,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空间使外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面对国外企业娴熟的市场操作经验和优越的产品性能,那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尊处优,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经验,产品性能落后,显得毫无战斗力,一触即溃,从而使大量的技术人员、销售人员为了生存纷纷自立门户。那些在国有体制下难以施展身手的人们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依靠亲戚之间的连带关系,成为在对讲机领域第一批吃螃蟹的、并在国内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同时也奠定了日后国内民营对讲机企业发展的基础。

由于技术性不强,投资小,我国对讲机企业大都从仿制起家。投资小、利润大,从而制造了大批暴发户。一旦尝到甜头,那些穷怕了的人们在这种能快速制富的空间已不能自拔,赚钱的欲望变得更加疯狂,甚至于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仍不能认真研究市场发展规律和理顺企业发展的方向,不能很好地加强研发能力和提高自身技术含金量,而一味地投机取巧,这种一夜暴富的思想无形中为日后的发展套上了沉重枷锁并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可以这样说,中国对讲机企业起点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由于经营思想封闭,缺乏行业引导和政府的扶持,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尴尬局面。

二、我行我素的家族机制

在中国从事对讲机生产、销售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民营企业,并实行着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一般由企业的创业者自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其他亲友分任重要管理职位。

从目前对讲机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家族制的管理方式显然成为国产对讲机企业走向强大的桎梏,传统的中国伦理使得这些企业和国外家族式管理天壤之别,导致裙带关系严重,任人唯亲,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决策管理层,而不称职者会占据要职;其实,借助亲情,企业在最艰苦的创业期可保持凝聚力;家族关系还有助于减少企业的委托代理成本;信任和忠诚可以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当家族企业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发展会很快,但当到了一定规模,要再上档次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另外,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引入优秀人才比较困难。而企业又要发展壮大,急需人才加盟,此时只有从家族内部挖掘,结果家族中一些资质平平、能力一般的人进入企业管理层。尽管这些人不比其他员工的贡献大,甚至还要小,他也会因自己的特殊关系而争权夺利、不干实事,颐指气使,自封“元老”,养尊处优并要获得超额利益,这对执行企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打击很大,会严重影响到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三、毫无企业品位的管理

一个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战略目标和管理机制。在中国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老板独裁制,老板在公司一言九鼎,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纯粹是一种形式。导入的认证体系只是对外的一种摆设,企业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一套自身发展的文化,员工依靠揣测老板的心思工作,老板今天说东就是东,明天说西就是西,无端的消耗使公司上下东奔西走,疲于奔命,苦不堪言。一些企业稍微有一点成绩,从上到下个个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一派官僚作风。

笔者经常穿梭于国内外企业,发现国内外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国内企业常常在思考别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而国外企业却在思考我们能为别人带来什么。从中笔者认为,不同的价值观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文化、理念的差异,从中也透露出企业对人性、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和气度。

本刊记者曾多次带着思考和问题走访国内企业,然而感受最深的是常常在门前碰壁,最终无功而返,不仅问题得不到反映和解决,更重要的是在狂傲的职员面前,让记者们深感郁闷。相比之下,在走访国外企业中,我们从上到下感受更多的是一种亲切与认真的气氛,企业上下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这种巨大的反差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

事实证明,在对讲机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尽管国内对讲机企业涌现出了一些姣姣者,但这些所谓的成功者的企业品位却摆不上台面,处处矮人一截,底气明显不足。随着消费市场的成熟和外部竞争的激烈,国内企业已不具备任何优势,将面临市场最残酷的检验。

四、在拷贝中求发展

技术比较粗糙,产品研发水平普遍较低是国内企业最大的弱势。中国对讲机企业中绝大部分是依靠拷贝别人的技术发展起来的。这种拷贝别人的技术来改善自身产品的性能、提高产品档次不失为一种快速提高、发展的方式,但重要的是拷贝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研发水平,掌握核心技术,走自主研发、创新的道路。而国内许多企业恰恰却把这种成本低,见效快,投机取巧的方式成为他们的发展核心,久而久之,养成了抄袭的恶习,不思进取,永远沿着建伍、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后面走,出现了产品形成不了系列,产品功能不能很好相互匹配、转换的窘迫现象,严重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在多年的发展中,对讲机市场不乏一批仿制、制假高手,专以盗窃他人的技术、冒充别人的产品为生。认真分析后你会发现,这类企业的初衷可能仅仅为了赚钱,不可能有很大的事业抱负,这种小农的发家意识如今成了民营对讲机企业不能立足于庙堂的根本原因。这不仅让所有的国产企业丢尽颜面,更重要的是“历史污点”将成为别人永远的把柄,使自身信心、形象在以后的发展中处处被动。

另外国产品牌在市场上找不到好的立足点不仅仅表现在名声上,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也是很大的因素。某地代理商一语道破天机,一家知名对讲机企业的老总为了打开自身产品的销售渠道,找到某地代理商,并声称自己产品的价格优势在于成本控制,而成本控制的方式是责令采购部每月的采购费用必须低于上月的10%,此言一出让某地代理商愕然!

五、缺少前瞻性的营销

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中,谋取产品最大销售量和产品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最终目的,但这种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建立在自身的研发、品质保障、售后服务、形象以及浓厚的企业文化的层面上,而国内企业在经营中只重视销售是不争的事实,服务的大旗有时更多是进军市场的口号。

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如果要想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渠道建设则是重中之重,必须要抢占代理商这一制高点,依靠代理商的实力和积极性去开拓终端市场。而摆在国内企业面前的困惑是,一方面欲在本土实行产销一体化,减少销售环节,争取最大利润。另一方面代理商在各地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自身产品要打开异地市场必需要借助当地代理商的带动;在这种矛盾、困惑面前最好的办法是两手抓市场,借助代理商来打开市场,然后自己的销售队伍更名趁势介入。据不少代理商透露,某些国产品牌往往在利用当地经销商在当地推广自身产品,在市场稍有起色时,自身的销售体系马上介入该区,这种过于急功近利,不遵守游戏规则、卸磨杀驴的做法让代理商心寒。据了解,此例一开,更是让不少经销商不愿轻易涉足某些国产品牌。

国产对讲机在市场中属于低档次产品,最大优势是价格,在品质性能方面尚需要更多的提高,对此,服务自然成了国内企业生存的关键,值得称绝的是,某些国内企业以服务带动销售的方针政策却也活得有滋有味,实在让人看不懂,这也许和中国市场不成熟的消费特点有关。笔者认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企业对客户最好的服务是交给用户一个放心、性能优越、品质过硬的产品,而不是让客户重复麻烦。

写在最后

目前国内企业正面临质的变化,正在完成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值得欣慰的是,国内对讲机企业在多年的市场发展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发能力得到了加强,产品性能得到了改良,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产企业势必超越自我,将成为真正的强者。